《称象》教学设计十六
文章出处:浙江绍兴市鲁迅小学
教学目标
1、 知道曹冲称象的方法以及其中蕴涵的种种道理。感受他的聪明才智,知道只有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,才能想出好办法。
2、 学会本课13个生字,区别形近字“象、像”、“称、秤”联系上下文理解 然等词语的意思,知道“直、才”在特定语句中的作用。
3、 会用“又…又…”和“谁带着什么人去干什么”写句子。
4、 正确,流利地朗读课文,能复述曹冲称象方法的具体步骤。
教学重点
理清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,并结合进行创造 思维训练
教学难点
知道曹冲称象的简单的科学道理,体会曹冲能想出好办法的原因。
教学整备:与大象有关的录象资料
教学时间:2课时
第一课时
教学目标
1、 学习本课文生字新词,了解课文内容
2、 创设情境,激发学习兴趣
教学过程:
一、创设情境,激发兴趣
1、 导入:同学们,你们知道世界上哪些动物比较庞大?(鲸鱼,大象……)老师这里有一段和大象有关的资料,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!
2、 看到那么威武的大象,你想知道些什么?
导:是啊,看到怎么高大的大象,老师也想知道他到底有多重。可要称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三国的时候,吴王孙权就送了一头大象给魏王曹操,曹操也很想知道大象的体重。今天,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大臣们和聪明的皇子到底有没有称出大象的体重,他们是怎么称的?齐读课题。
初读课文,字词过关
1、 自由朗读课文,自学生字子,不理解的作上标记,
2、 反馈检查
通过自学,你学会了哪些字、词
比较 称chèn
秤 chēng
这组词有什么不一样?①读音:前后鼻;②意思:称东西用秤,称是一个动词,而秤是名词
3、集体朗读课文
三、细读课文
1、 听课文录音,思考:课文中提到了几种称象的方法?最后谁称出了大象的重量?
听录音后讨论
2、 学习课文1—2自然段
⑴、听教师朗读1、2段,想一想:这是一头这样的象?用“~~~~~”划出大象的特征
⑵、出示句子:大象又高又大,身子像一堵墙,腿想四根柱子。
A、 仔细观察这四个什么句子?(比喻句)把什么比作什么。
B 、出示比较句子 这头大象又高又大
这头大象又高又大,身子像一堵墙,腿想四根柱子。
你喜欢哪个句子?说说你的理由。
B、 指导朗读,读出高而且大的感觉
⑶、上节课,我们在第4课中已经学过议论的意思了,官员们也是第一次看到大象,都纷纷发生了议论,请想一想,他们会怎么议论,议论些什么呢?
学生讨论
导:是啊,大家都在讨论大象到底有多重,这个词句咱们怎来读好它呢?
指导朗读
⑷、学法:
究竟是谁称出了大象的重量,又是怎么称的呢?让我们下节课来进行学习。
三、巩固练习
1、 填空:
( )有个人叫曹操,他的儿子叫( ),7岁就能想出办法称出( )的重量。
2、形近字组词
象( ) 称( ) 砍( )
像( ) 秤( ) 欢( )
第二课时
教学目标:
1、“直、才”的具体含义,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。
2、 用“先…再…然后”说除称象的具体步骤。
3、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体会曹冲之所以能想出好办法的原因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引入新课
上节可,咱们说到大家都想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,大臣们议论纷纷,那分别提到了几种称象的方法呢?这些方法行的通吗?
1、 自学课文3、4自然段。
2、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表格。
3、 反馈意见,以组为单位进行讲解。用“有的…有的…也有的”说话。
4、 曹操听了之后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态度 ?“直摇头”和“摇头”有什么不一样?为什么曹操会直摇头。
5、 指导朗读
请学生分别扮演大臣和曹操,加上动作分角色朗读。
二、研读课文、理解称象的方法
1、 曹操按照曹冲的方法,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,这个好办法是怎样的呢?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。
找一找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,(先…再…然后…)标一标步骤(第一步,…)
2、 实验演示、加课理解
准备玻璃缸(相当于河,)塑料盒(船)瓷器大象 小石头
实验:
①、先干什么?(将大象赶到船上)板书:赶象上船浅画在哪儿?(沿着水面画线)板书:船身画线
②、然后呢?(赶象上岸,装石上船)为什么等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就不装了呢?
③、最后做什么?(板书:搬石称重)这些石头的重量是不是和大象一样重呢?
3、句式练说
同学们,知道了曹冲称象的步骤,下面你能不能自己来说说任何称象呢?用上“先…再…然后…”。(自由说,指名说)
4、朗读体会
是啊,曹冲就是用这样的办法来称大象的体重的,让我们将称象的过程再来朗读一下,一边读,一边想,曹冲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办法?你眼中的曹冲是一个怎样的人?
读第4小节
⑴ 曹冲想出这个办法的时候几岁?
出示句子 :
那年,曹冲7岁。
那年,曹冲才7岁。
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(“才”字),这个“才”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,说明了什么?
⑵ 那曹冲的这个办法有效吗?你从哪个词语中看出的?(果然)齐读第5自然段。
⑶ 看来,小小年纪的曹冲还真是不简单,读了全文,曹冲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说说你眼中的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?他聪明在哪儿?
三、总结
小曹冲的确是聪慧过人,虽然那年他只有7岁,却能积极动脑筋想出这样的好办法。其实他知识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罢了,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,也时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困难,只要我们想曹冲一样善于思考,把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,一定能和小曹冲一样的聪明、机智。
四、巩固练习
课后练习